请输入关键字
En
大足北山石窟治水工程
时间:2023-12-08

北山石窟北段崖壁顶部为一半月形凹地,凹地后缘与分水岭相接,形如圈椅,地形构成地表水汇集及积聚区域和地下水汇集储存地段。岩体中连通含水裂隙网络,导致龛窟岩壁渗水严重,为使北山石刻能得到科学保护,委托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南江地质队对北山石窟进行系统综合地质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测调查,经过地质专业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合作,取得重要科学依据。1990年编制《大足北山石窟防治水害工程初步设计方案》,1991年3月在大足召开专家论证会,补充和修改初步设计方案后报国家文物局。1991年6月,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。工程委托大足县明星建筑队、石牛建筑队实施,1991年12月动工,次年10月竣工。工程内容:改造长廊后檐排水沟,在北山长廊后檐原有排水沟基础上开凿宽1.5—2米、深0.5米、长92米排水沟,取石方335立方米;改造长廊后坡出檐,安置钢筋混凝土排水槽70米;坡顶地表排水整治,在崖顶后坡洼地开挖排水渠长88.4米;开凿截水排水隧洞,在距136号窟后壁6米,距155号窟5米远处开凿一条45米南北向主排水隧洞,分别在124号、145号、163号龛窟处各开挖一条支洞为出入口;主隧洞和支隧洞全长共157米,隧洞断面高2.5米、宽1.5米;隧洞内排水沟最高点低于石窟地面0.4米;隧洞内两侧泥岩层均用砂岩条石补砌,顶为拱形,为充分扩大排水面,在隧洞顶部布设孔径0.42米,孔深3—6米放射钻孔170个。工程竣工后,长期观察,洞内岩体稳定性好,龛窟立壁不再渗水。北山石窟隧洞排水工程,是当时我国石窟保护技术新尝试,工程治水效果明显,成为大足石刻以至我国石窟治水工程成功范例之一。

from clipboard

from clipboard

from clipboar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