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关键字
En
北山136窟水害治理工程
时间:2023-12-08

1982年至1983年,中国文物研究所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,以北山第136号窟为重点,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工程水文地质、物探电法、人工挖探坑辅助勘察等方法,获得定量化数据,进行分析研究,基本了解治理区域渗水机理情况后,再具体作出实施方案施工。其治理措施:在136窟对应后山约30米处,凿一口降低地下水大口径竖井,降低远端补给136窟渗水源,将水汇集到此井,再用电动泵抽出供文物区生活用水,变害为利;在136窟顶部地表适当部位设置排水沟,沟内整体做防渗处理,杜绝地表水潜存补给;从窟门、中心柱雕刻品自然破坏产生的危岩体,至窟内后立壁、顶板仰视面渗水裂隙,进行整体加固修缮,以堵、疏方法治理渗水。特别是治理窟内渗水创新技术措施,研配以适应文物复杂微裂隙渗水环境新材料,利用超声波检测化学灌浆效果等方面,为我国石窟类文物保护起到引领作用。经过治理,北山136窟渗水病害得到有效控制。其研制的“潮湿环境下石窟岩体裂隙化学灌浆材料”分别获四川省和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from clipboard

from clipboard

from clipboard